今日手痕上銀行網站,估下前年在黃大仙區的樓價,因為過幾年想住返家人附近,可以有個照應,家人年幾大了要睇住。租or買未決定,先租後買為主,所以都留意下周圍居苑情況,上網揾下資料,唔check 尤至可,一check 就把幾火,天馬苑,翠竹升到離譜,天馬苑一個中層單位567尺(建築),銀行估到411萬!原來近期真係有一個4百萬盤成交左,我心想居屋喎!腦海有好多個點解……,點可能升到4百萬一間居屋,嚇到我腳仔軟,立即打電話去問下住天馬苑的朋友發生乜事,問下係咪樓價真係升到甘離譜,但真係可惜,原來朋友見位高時3百幾萬沽走左,朋友話cash is king,代左兩百個係手,揾返d平盤租返住,等跌市才買過,當然我朋友講得出這翻話當然係唔睇好往後樓市,但我覺得朋友都正確,樓市向下跌的風險太大,用一萬蚊租5,6年,都係72萬,但佢將一部分錢去收3厘息對冲返租金,有些少幫補!我朋友早年買落現在講得輕鬆,我就要租住先啦
以下只分析香港住宅樓市。
回顧一下香港樓市的歷史,會發現一些有趣現象。早期缺乏資料,就由60年代中期開始說起吧!
第一週期(1965—1981年):1965年,樓價達到高峰。1966年中國內地爆發文化大革命,香港受到波及,局勢動蕩,例如有67暴動等。樓價借勢調整,1969年初走出谷底,開始漫長的牛市,直到1981年。
第二週期(1981—1997年):1981年,樓價再次達到高峰。80年代初,美國為壓抑通漲,聯儲局大幅加息,導致全球息率暴升,再加上中英就香港前途談判尚在拉鋸,樓價因此調整,跌幅約40%。1984年走出谷底,樓價大升,直至1997年。
第三週期(1997年—?):1997年樓價見頂後開始暴跌,跌幅達7成,而且跌足6年,在香港樓價歷史上,可謂空前,但願絕後。2003年時,本港出現多達10萬個負資產家庭,當時的慘況,大家記憶猶新,不再贅敘。
03年之後,樓市又開始新一輪升勢,期間樓價大漲小回,直至今天,勢頭仍未逆轉。
那麼本次樓市週期何時見頂呢?
由前兩次的週期看,歷時均是16年,其中3—4年是跌市,12—13年是升市。如果本次週期也是16年的話,那就是2013年樓價見頂。
但考慮到本週期跌市時間長達6年(1997—2003年),將升市時間順延,則可順延至2016年。
再考慮到香港經濟無复當年之勇,則升市時間也將縮短。因此綜合而言,本次樓市週期將於2013—2016年見頂。
至於見頂時樓價為何?中原城市指數CCL將達到多少點?有好多種預測方法,而且對圖表的數浪方法不同,結果差異也極大。歡迎網友各抒己見,結果是否正確不重要,過程肯定是令人愉快的。
還有,2013—2016年間,到底何時見頂?也是一個難以準確回答的問題,不過本週期樓價見頂時,筆者估計會見到下述現象:
l 預期美國開始進入加息週期,儘管還未正式加息。
l 預期兩年內大量公私營房屋將落成。
l 租金上升乏力,回報率越來越低,因為租金與普羅大眾的收入相關。
l 不少人迷信樓價不跌,瘋狂入市。
l 有一個突如其來的政經事件,衝擊香港。
樓價見頂後如何回落?還看政府政策!假如政府在那時候依然維持現時打壓樓市的政策,也就是依然有BSD,SSD等,甚至變本加厲的話,那麼樓價將會是插水式下跌!因為一旦跌勢受到大眾確認,無論投資者還是用家,都不敢在嚴苛的稅項面前撈底買樓,現時所謂龐大的需求將會突然消失!那時新落成的公私營房屋也將“令人意外”地滯銷。
從香港樓市的歷史看,週期現象非常明顯,這些現象是香港樓市的所有參與者,即投資人、用家之心態與行為的綜合表現,慣性極大,難以改變。在樓價處於上升軌道時,哪怕發生令人震撼的政治經濟危機,也無法改變其軌跡。以下試舉幾例說明:
l 73-74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機,股市大跌超過9成,樓市安然無恙。
l 79-80年的第二次石油危機,香港樓價屢創高峰。
l 89年六四事件,樓價在稍跌之後立即大升。
l 93—94年港府打壓樓市,樓價短暫調整後又在96—97年報复性大升。
l 08年發生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嘯,樓價竟然能在下跌25%後,V型反彈,大升特升以至今天。
l 10年至今政府屢出辣招,極力打擊樓市,但期間樓價並無下跌。
相反,當樓市週期生命完結之時,一個小小的事件,足以形成導火線,令樓價大幅下跌。例如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相比起上述某些事件,可能是小巫見大巫,但正巧發生在樓市週期完結之時,則令樓價暴跌。由此可見香港樓市週期的獨立性和頑強生命力。
再更宏觀地看問題,樓價長遠來講,應該與大眾的收入成正比。故理論上:
樓價=常數X大眾收入
大眾收入可以是香港家庭收入中位數,或者更準確地講是中產家庭收入中位數。
不過世事哪有如此理想?雖然樓價的大方向是與大眾收入成正比,但期間一定有週期性波動,有時樓價高於理想值,有時低於理想值。波動的形成有客觀原因:例如經濟環境、利息因素等;更重要的是有主觀原因:例如大眾對樓價走勢的主觀期望、對經濟前景的心理預期等。以上種種因素綜合起來,就產生了香港樓市波動週期的特有模式。
唯一可以真正影響樓市週期模式的是政府,筆者認為政府應該做的是儘量減少樓價的波動,但是筆者見到97年後,特區政府的所作所為是在加劇樓價的大幅波動。例如:
l 1997年10月,樓價已處於崩潰的邊緣,但特區政府卻推出八萬五建屋計劃,令隨後香港的樓市雪上加霜,大跌7成,跌足6年。
l 2002年11月,香港樓市反彈在即,政府卻推出“孫九招”,變相托市,令樓價一路狂升直到今日。
l 現在,樓價已經位高勢危,可能已經接近這次週期的尾聲,政府又狂出辣招,以圖壓抑樓價。一旦樓市進入下跌週期,現在的辣招必然發揮極大的破壞力。
政府在回歸後15年來的房屋政策,就好比在鐘擺已經去到極高點,上升乏力,就要回擺之時再大力向下推動,其結果只會加大擺動幅度!
政府為何如此?筆者相信並非立心不良,而是政府只懂直線思維,不明凡事有週期性,更加不懂從宏觀經濟、大眾心態去研究香港樓市週期的模式。情況一如初級投資者,往往在牛市最高位接貨,在熊市最低位放售。
筆者相信絕大多數香港中產小業主只希望樓價穩定,希望自己半生打拼而得來的努力成果可以有所保障。但是政府15年來愚不可及的房屋政策,導致樓價劇烈波動,大家除了唏噓,還能做些什麼呢?!
近期樓市價量齊升,多家券商更紛紛「轉軚」,看好樓市前景,然而一片歌舞昇平下,危機或已悄然殺到。綜合專家意見認為,多項樓市「爆煲」指標如「痛苦指數」、樓市市值與本地生產總值比率、樓市周期,已經逼近「警戒線」,瀕臨「爆煲」水平。
七月整體樓宇買賣合約登記宗數及金額分別達9,400宗及633.09億元,創17個月及20個月來高位;與此同時,差估署六月份私人住宅售價指數報249.8點,再度破頂,上半年累漲約1.9%。
不過,Look's Asset Management董事總經理兼投資總監陸東認為,樓價已漲至警戒線,未來下跌機會很大,以痛苦指數為例,將一個面積591方呎住宅樓價除以家庭年入息中位數,每逢數值漲至15或以上,樓市便大跌,八一年及九七年大跌市分別為15及15.7,一二年十二月底數值14.6,情況令人關注。
陸東:最壞恐冧50%
陸東續表示,現時全港約有120萬個私人住宅,總市值為本地生產總值的三倍,九七年時有關數值同樣為三倍,未來樓價下跌,可以由任何重大負面消息觸發。儘管最壞情況如利率與失業率急漲,會導致樓價跌一半,但相較九七年「差好遠,今次死唔到人」,原因是金管局已有多項措施保護銀行體系,同時政府可放寬「辣招」來紓緩跌市的痛苦。
交銀香港首席經濟及策略師羅家聰同意,目前樓價已漲至難以負擔水平,根據八一年及九七年跌市經驗,未來樓價很可能會向下調整五成。除樓價與收入比率外,他用樓市周期進行分析,本港樓市每16至17年為一個完整周期,八一年跌市至九七年為16年,九七年十月至現時接近17年,依此推算,樓價將於今年見頂,明年首季之後會出現較明顯下調,跌市會持續多久,則要視乎去槓桿化速度。
44%市民拒現價買樓
事實上,「on.cc東網」一項民意調查顯示,約46%受訪者認為,樓市會在一年內爆煲;近44%受訪者認為即使有一筆資金,也不會買樓投資,因為樓價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