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18日 星期四

做生意的人不應專注買賣物業

在香港,有不少做各行業的生意人,見到物業投資者撈得好似風生水起,在談笑之間一買一賣,利潤便會滾滾而來,這只不過是表面風光,其實是憂買憂賣,近幾年,他們還要憂多一件事,就是借唔到錢,就算資產有幾雄厚都沒有用,因為銀行只會用收入在七除八扣之後計算,按揭成數可能低於兩成,所以,今年過春節,投資者絕不擔心銀行追數,根本是追無可追,早已收拾書包好過年。

有一些投資者本來是其他行業的表表者,見到物業投資好似好容易做,便參與在其中,他們的確比一般物業投資者優勝,因為有其他生意,銀行對他們的貸款申請亦非常容易批核,往往那些商業貸款便會用作投資物業,其實,這是一個非常危險行為,因為投資在房地產的金錢,流動性非常之低, 不經不覺,他們便會發覺資金非常緊絀,雖然在帳面上是賺了錢,但解決不到資金不足問題,尤其是在年底,惟有求助財務公司,將公司股票或者資產抵押,以解燃眉之急,不過,這是要非常小心,如果到期未能歸還,或者股價急跌,就會給財務機構斬倉或者沒收用作抵押的資產,很奇怪,那些生意人並不會怪責沒收他們資產的機構,而是怪責銀行,點解以前可以,現在唔可以用物業抵押貸款,問題原來出自他們自己身上,是否有點奇怪。

那些生意人最初向銀行貸款買樓時,的確比一般物業投資者容易,但奈何他們當中,有一些人比較高調,經常向傳媒表示炒賣物業所賺得利潤,大幅高於他們的生意,他們這樣做,即是將自己歸納為物業投資者,銀行便會用投資者的計算方法,不但沒有新錢貸出,更加會慢慢收縮已貸出款項,直接影響那些人的正常生意貸款,故此,被迫求助財務機構,甚至會令到原本生意被人吞併,所以,別人見投資物業生意好似好容易做,其實,所見到的只不過是表面,在物業投資市場上,早已淹沒了不少人,不過,大家未能察覺而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