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2日 星期一
股票市場穩賺策略
頭條效應 專買熱股
他在3.83元時買了中航科工(上周五收4.98元),既然有錢賺,我問他為甚麼不先沽出一半呢?他說買了很少,只有五萬股,沽一半也沒有味道。我說這不是股份多少問題,而是方法問題。如果搵到一個好方法買股,買多些也無妨,如果方法不對,買股輸多贏少,就唔敢大手買,會愈買愈少。我細心問過朋友之後,發現他有很多蟹貨,例如中國中車(1766)。猶幸他買的都是大股,衰了坐貨也有息收,未至於會渣都無。
我向他解釋我建議散戶買股的方法。如果你好似股神巴菲特,懂得計算一間公司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盈利和現金流,又識得判斷目前股價,是否比它估計未來盈利算出的內在價值低很多,若然是的話,當然可以長揸,升也不沽出。但大多數人買股都是半桶水,不太懂得分辨基本因素。買股往往都是股份比較熱的時候。這叫做「財經版頭條效應」,意指當財經報紙把某股當做頭條新聞,證明這隻股份已經升到引人注意,或者有人所共知的利好消息,股份比較熱,例如朋友當年在10元買中車,就是兩間鐵路公司合併前夕,其實已經炒了一段時間。
這種「財經版頭條效應」,如果是利好消息,會令更多人撲入去買,到股價回頭下跌時也不懂得走人,例如朋友W君說10元買中車,主要是睇好一帶一路前景。我就認為,一帶一路就算得,也是一個五至十年後的大計,要在高鐵建造股業績反映出來,也要相當長時間。當時股價炒得這樣熱,是提前炒作概念,把炒作概念及公司基本因素混為一談,很容易會出事。
沽半留半 事出有因
反過來說,如果財經頭版講到一些股票很差,反而可能是股價短期見底時候。當然,也要認真分析該股是否有致命缺陷,股份不至於永不翻身。但是,出得報紙頭版的壞消息,股份可能會短期內見底,至少隨後在沽壓短暫消除後,會有一個反彈浪潮,才會再跌。
我細心梳理朋友W君持倉的股份,發現他買股主要有兩種形態,第一是追熱股,例如當年的中國中車,和在股市比較旺的時候買了金蝶。第二是敲冷股,例如見到中航科工基本質素可以,又有軍工概念,見其股價不斷下跌,於是在3.83元買入,結果中航科工在3.6元左右見底。無論他是追熱也好,敲冷也罷,如果自覺對判斷股份生意前景不是很有把握,不是具體到可以估計公司未來可以賺多少錢,買入之後,如果股份有比較好升幅,可以先沽出一半。沽一半留一半,先食一浸。例如在股份升20%、30%便沽出一半,留下一半,如果見到股份升比較誇張,就再沽持股的一半,即總股數的四分一,剩餘的四分一,我覺得可以放飛機,讓股價飛,不用太心急去沽,可以等長一些時間。這部份可以定一個比較深的止賺位,例如較買入價高10%或20%,不到不沽,變成可看長線,博佢係另一隻騰訊。一般股份回吐,都不會跌得這樣深,如果真的發生,升得很高,又回到止賺位,該股份其實已經散了。設計這個方法的原因,是買股如果中時,想先鎖定部份利潤。
分批沽貨 可守到尾
W君的中航科工升到5.2元時,已比購入價升了37%,食一半一啲都唔失禮。把這個方法套入當年W君買中車的情況,他在10元入貨,短期內已經升上13元,可以先沽出一半。假設當年第二批股份(四分之一)沽出價是升一倍到20元,沽到其餘四分一放飛機(是升一倍或者升50%沽出第二批股份可以自己定)。
結果中車在2015年4月最高升到19.86元,好唔好彩第二批剛差少少未升到一倍沽不到,後來高位插水,回到買入價高20%即12元時全部出清。以買入20萬元計,共賺五萬元(第一浸賺三萬元加第二浸兩萬元)。表面睇只食到五萬元只是賺25%,但不會像現在狀況,揸到如今股價跌到7.12元,變成蟹貨,不計收息要輸29%。記住這個是朋友W的真實例子。
W君再問,「我買得這隻股,無非是看好其前景,如果這隻股票,真的勁升,一早沽了一半甚至四分之三,豈不是錯過很大升幅?」我說,正正是這種做法,才有可能捕捉到一些勁升股票,比較容易持貨到最後。股王騰訊(700)升了一百倍,但十個散戶在幾元時買了騰訊,九個半在它升到十多元或廿多元的時候已經沽清,絕大多數散戶不會持貨到現在。
幾年前,當碧桂園(2007)和恒大(3333)還是大約四元時,我經常建議散戶買,話他們賣樓已鎖定兩年後盈利,W君經常看我的文章,我問他有沒有買這兩隻股?他說在4.5元買了恒大,但很可惜,在6.5元便沽清,恒大現價24.5元。這實例正正應驗不用我說的分批沽的方法,不代表你買中勁升股,可以持貨耐啲,反而去到一定水平,你就會沽貨走清,想想他若留四分一恒大到如今,都可以賺多好多。使用我的方法,升30%在5.83元時只沽出一半,在9元時再沽出四分一,餘下的揸到現在,食多好多啦。
散戶是敢輸不敢贏
買股前沒有定出清晰食胡策略,往往上車容易落車難,就算買入上升股份,很多時候都不懂得落車。就像朋友W君,買中中車,曾經最高比他買入價升98.6%,到頭來還是要輸錢。相反就算買中最後上升10倍、8倍的股份,很多時候很早便沽了貨。這也涉及散戶一個特點,除了不懂落車,亦是「敢輸不敢贏」。輸的時候死坐,但贏20%、30%就走清。要令自己夠膽贏,首先要鎖定一定利潤,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當心態比較輕鬆,就會夠膽去贏。套用我的方法到朋友W君的持股上,會發現他整籮蟹貨,當中好多係大股,亦曾經升過唔少,如果用啱方法,其實大部份都可以贏錢收場,不用揸到現在,有部份還不見天日。
W君問了我很多問題,例如股價升多少才沽出一半?我說,這裏沒有一個固定方程式,但是,如果不是買一些一年升跌只有10%、20%的公用股或者房託股,而是一些增長型的大中型股份,見股價升二、三成,沽出一半,其實已是頗為合理回報。像今年年初,很多股份勁升四、五成,其實極少發生。這是例外,而不是典型。至於第二批是升50%還是升100%才沽,其實也無所謂,定得高較難食到,定得低會食得少啲,因人而異,但最好入場時已定好每一批股份沽出價,嚴格按既定策略行事,不要看新聞看分析,否則好易又變成一股都無沽。
定好策略 嚴格執行
這個沽一半留一半的策略,最大缺陷是股份沽早了,賺少了。但我覺得這其實不是問題,如何確保買股經常賺錢,才是問題。散戶一個很不好心態,就是想刀仔鋸大樹,常常想搵一些上升十倍、二十倍股份,期望自己揸住的股份會大升特升。但通常情況是希望落空,即使升也只升得三幾成,等到股市爆煲或者所買的股份由熱轉冷,帳面上曾經賺過錢,沒有沽,回落時輸錢又不識得走。
朋友W君插口,他前些時見到世茂(813)由23元急插至21元,馬上買入,股價翌日即反彈上23元,但他沒有走,一日後倒跌至20元,於是急急沽出,賺錢變成蝕錢。我話一日間升近10%,以短炒計,沽一半真係無壞,一日有此回報,去哪裏找?
我這種方法不會讓你發達,但可以讓你經常食到胡,特別用來買較有質素的中型股,等佢回落時買入,比較有機會食胡。食了第一浸之後,只要把沽貨位定在買入價,已經確保買股不會蝕錢,如果升得比較多之後,還可以把沽貨價上移到買入價10%至20%以上。整個運作是當你的組合買中上升股份時,便可以賺到錢。
陸羽仁
2017年11月10日 星期五
2017樓市正在泡沫,經濟尚向好,下刻即轉!你相信嗎?
2017年8月3日 星期四
2016年4月5日 星期二
2016年還會加息嗎?
加息可能性不大,中國經濟轉差,日本還負利率,而且歐洲還是經濟不好,今年2016年美國加息最多一次,今年香港人才真正感受到經濟轉差帶來的後果,零售業飲食業因自由行大幅減少,裁員潮將進行,建築業因樓價下跌,人工建材成本都會有所下調,未來幾年將要是冬季,大家有能力的應該保留實力,股樓又是入市的好時機,未有樓而又有自住需要的,應該早日買樓上車,安居樂業!
2016年3月17日 星期四
2016年3月13日 星期日
樓成負資產由你定
樓究竟係資產定負債?
龔成
《80後百萬富翁》&《80後2百萬富翁》作者。28歲賺到$100萬,當時只是一名月入萬多元打工仔,僅用了5年去累積,現淨流動資產逾$200萬。
理財
2016-03-12 08:07am
樓究竟係資產定負債?
近年樓價愈升愈有,小市民置業愈來愈難,未買樓的紛紛慨嘆,後悔當年為何沒有買樓,早知當年就...。不過曾幾何時,當滿街都是負資產的年代,不少買了樓的人都紛紛慨嘆,後悔當年為何有買樓,早知當年就...。香港人對樓市可謂又愛又恨。
小心固有觀念
在90年代樓市爆煲前,有一個觀念已植入每個香港人心中,就是樓價是只會升不會跌的,當時他們可以找到一千個上升的理由,就是找不到一個下跌的理由。
到樓市爆煲後,有人更到那一刻才驚覺「原來樓價是會下跌的」,「原本有個名詞叫負資產的」,當時更流傳一個故事,就是某外母見準女婿的時候,問了一句「你有無樓架?如果你有樓我就唔比個女嫁比你」,外母擔心女兒要一同背負著樓這個負債,物業成了人們眼中的負債,不再是資產。到了十年後的今天,若出現同一故事,外母那句話就會變成「你有無樓架?如果你無樓我就唔比個女嫁比你」。
你可能會問,買又可能會跌,唔買又可能會升,怎樣才可做得較精明呢?首先要清楚自己想自住還是投資,若果打算自住的,比起將來樓價的升跌,更重要的反而是將來利率的升跌。因為若打算長期自住的,買入後的買入價已是固定,將來的樓價升跌與你無關,影響的只是心理上的影響,反而對你最有關的是每月的供款,因此將來的息口走向對你影響更大,所以重點是考慮你的負擔能力,甚於分析樓市走向。
不要盲從
近年的利息是人類歷史百年難得一見的低息環境,樓市將來升跌無人知,但利息上升卻是必然的事,只是時間問題。絕不要抱有為趕上車而強行買樓的想法,若你打算自住,就要考慮若加息三四厘後的供樓負擔情況,若你現在已想像到到時會供得很辛苦,那又何必要強行買樓呢?
所謂按揭,其實即是孖展,絕不要以為別人做你就要做,樓價的升跌我們無法控制,我們能做到的就是風險管理,只有控制好風險我們才能避免成為負資產的一員,令物業成為我們的資產而非負債。就算萬一成為負資產,只要保持每月供款,銀行亦不會找你麻煩,你仍有翻身的機會。
當然我們亦要避免在極端時間入市。甚麼是極端時間呢?就是所有人都想買入/賣出時的瘋狂時期。即不要在所有人都想買入時買入,及不要在所有人都想賣出時賣出,因為這正是週期的高位及低位。
今次討論了自住方面的,而下次將討論,在投資者眼中,物業甚麼時候是資產,甚麼時候是負債。
2016年3月7日 星期一
德福已跌穿1萬尺
晴報專訊】業主劈價不斷,九龍灣德福花園近日有兩房戶叫價485萬元,呎價跌穿9,000元,較粉嶺花都廣場、以實呎9,676元成交的兩房戶低7%。交投回暖,各地產代理本月首個周末的二手成交量重現雙位數,樓市小陽春乍現,分析指樓價仍會持續調整。
東九龍「上車三寶」之一的德福花園,今年已錄得4宗呎價跌破1萬元的成交個案,最新一宗是D座低層6室、538呎兩房戶,由叫價540萬減至490萬元易手,折合呎價9,108元。
美聯首席高級營業經理黃遠基表示,德福仍有6個放盤呎價低於1萬元,包括E座低層14室、538呎兩房戶,由叫價520萬元減至485萬元,呎價為8,998元。他稱該屋苑現時平均呎價為10,500元,重返2014年下半年水平。
樓市小陽春 睇樓客回升
另外,臨近市區的荃灣荃景花園1座低層D室、434呎兩房戶,以380萬元成交,折合呎價8,756元,是同類單位的一年新低。美聯聯席區域經理梁仲維指,該屋苑上月只有1宗成交,看好本月成交量,截至上月平均呎價為9,725元,剛過去周日睇樓客有10組,較新年後的周日只有3至4組回升,樓市小陽春乍現。
而傳統上車盤新界區,粉嶺花都廣場本月截至昨日,暫錄4宗成交,其中9座中層E室、370呎兩房戶,業主開價360萬元,議價後以358萬元易手,呎價為9,676元。
過去周末各地產代理的成交數據顯示,中原、美聯及香港置業均重現雙位數,當中美聯物業有16宗成交,按周增近1.3倍。美聯物業首席分析師劉嘉輝稱,農曆新年後,加上業主願意減價出售,令二手成交顯著回升,預料樓價仍會持續調整。
地產代理促放寬按揭成數
樓價下調,由代理業界成立的地產代理業界聯席會議,早前去信金管局,促請提高二手樓按揭貸款由6成增至7成、放寬首次置業600萬元按揭貸款至9成,以及即使香港跟隨美國加息,仍維持壓力測試為3厘。
另外,聯席會議成立市民置業關注組,並於本月成立「放寬按揭政策研究調查」網頁,向市民收集意見,為期5星期。
2016年3月1日 星期二
尖沙咀鬼城商場~首都廣場
早年我都對這個尖沙咀首都商場有興趣,200萬入場費,做下小生意點都得,現在好彩無買。我估計若干年後,成間商場都再被收回,再從拍,歷史再度從演。
大陸有啲較偏嘅地方早幾年係咁起樓,結果供應大到無倫,加上近一兩年中國經濟放緩,於是賣唔出,結果俾人叫鬼城。勢估唔到,香港有個地方都有咁情況,不過並非住宅而係商場,呢個就係尖沙咀首都廣場。
首都廣場喺漆咸道南百樂酒店旁,若然你走去行行,會發覺個場好乾淨,燈火好光猛,舖位間隔又好整齊,兼夾行得好舒服。點解會咁正?實情係因為九成半以上舖位冇人租,更加冇人行商場,因為冇人,所以咪乾淨,所以咪夠光線,所以條走廊即使好窄,行走時絕對唔會膊頭撞膊頭。
捉買家貪平心理
搞到個場咁,罪魁禍首都係個賣家,佢只係諗點賺到盡,從冇想過接手班人。當初業主拆售時,竟然可以賣個滿堂紅,完全係捉到人類最基本心理,就係「貪平」。佢將個場間成幾百個得幾十呎商舖,雖然呎價好貴,但因為舖位細,總體銀碼都係兩百零三百萬,一般人都唔難負擔,賣家仲話提供兩年租金五厘保證,加上當時香港舖市旺到無可想像,於是啲人覺得拎三球可以喺老尖做舖主,仲有兩年租金保底,點會輸呀!於是咪搶住買,到最梗係領嘢。
個場最大問題係啲舖嘅間隔,全部隔成幾十呎舖仔,唔知可以做乜生意,你話做服裝,連個試身室都放唔落,你話做飲食,根本好難放啲餐廚用具,就算你想賣吓精品,都細到冇地方擺東西,除非你買三四間舖打通咁又另計。但既然係針對啲小買家,極少有人有能力買幾個舖打通。
老實講,搞啲有幾層樓嘅商場仔,好多時會喺最高一層開間大型食肆,例如整間稻香或者大型快餐店,當然租金會好平,願意收平租目的只有一個,就係可以帶旺人流,將啲客人扯上最高樓層。當佢食完飯飲完茶,通常會逐層行落樓,人性係咁,你又會順便行吓個商場,於是乎咪可以帶動人流。但首都廣場賣家一早只係諗賺到盡,點會理呢啲嘢。
隨時熄燈關門
搞細商場好多時要有一個主題,例如賣電話又好,賣電腦又好,咁先易聚人,但今日冇人去統籌,小業主又各自為戰,想搞主題都唔容易。再講,個場啲舖細到咁,要搵個行業啱做主題,其實都唔容易。
另外,今時今日搞商場,推廣宣傳好重要,一時要請明星撐場,一時又要搞乜乜展覽,又或舉行啲生鬼活動,更要周不時抽獎送禮。好可惜分拆商場己經賣散,大業主都收夠籌走人,仲邊有閒情逸緻去搞呢啲嘢,活動冇人扯頭纜,你話小業主點搞?
Loser咁睇,若然當初賣家冇話送管理費,或者只係送一個期限(當然唔會係一萬年),加上租金保底到期,咁個商場部份業主好可能唔交管理費,結果管理公司退出,隨時變成烏燈黑火嘅商場,最終係點,咪真真正正連鬼都唔去嘅商場囉。
2016年2月21日 星期日
千萬別相信的幾句地產廢話
早幾日,新世界發展(00017)主席鄭家純公開預測今年樓價跌一成,但大跌機會不大,理由係除咗市場有需求外,因為建築成本高,樓價冇乜可能會插水,純官話:「建築成本維持咁高,你點可以叫發展商蝕本賣。」
話今年樓價唔會大跌,Loser大體都認同,但因為建築成本高,就認為樓價好難跌,咁就講唔過去,點解產品價格一定可以賣得高過成本?實情係好多行業或公司,錯誤判斷市場或行業前景改變,需要將產品以低於成本出售的事情,真係俯捨皆是。
大家諗諗,經營間服裝店,啲貨品滯銷,你都要清貨,唔通你跟啲客講,冇得減架,我都咁貴返貨。即使係世界最大企業嘅石油生產商,佢地一桶油成本平均約四十美元,早前油價跌到廿幾蚊,唔通佢話成本都咁高,我地冇可能蝕賣㗎。唔想蝕係一回事,係生意人主觀意願,但現實歸現實呀!
同樣道理,樓市唔係未經歷過要大劈價,大家睇睇九七亞洲金融風暴後到沙士期間,發展商要錢套現,都要將物業平賣,更加有啲要蝕讓,所以建築成本高係一回事,跟樓價係有啲關係,但絕對唔係最重要,千萬別俾發展商啲說話「昆」咗。
其實喺地產市場,都有唔少似是而非嘅言論或竟見,除咗上面話建築費咁高,樓價點會跌呢啲咁荒謬說話外,大家可能都聽人講:「長線持有物業實冇衰。」
首先唔討論長線樓價係咪唔會跌,單單講乜嘢係長線,究竟係幾長?日本樓市跌足廿幾年,今日東京樓價平過香港天水圍,更加唔好話返回八十年代尾九十年代初高峰。即使好似香港九七之後樓價到0三年至復蘇,你又等唔等到嗰日,特別係身處其中,七年間日日見樓價係咁跌,跌到心灰意冷,唔少港人都賣咗層樓。另外,喺當日經濟情況咁惡劣下,你可唔可以守到都成問題
又有買樓人話:「貴買咗,自住冇問題。」喂,呢啲簡直自欺欺人,買貴咗即使自住,你個個月供款就供高咗喇,如果利息回升,你仲要俾多啲息。
至於有人話「有買貴,冇買錯。」就更加無稽,買貴咗就已經係錯喇,點會買貴咗又冇錯呢!不過咁,呢啲說話用嚟安慰啲買貴樓嘅人,幫佢做吓心理輔導,咁又另計。
引用: 金融loser文章
2016年2月18日 星期四
做生意的人不應專注買賣物業
在香港,有不少做各行業的生意人,見到物業投資者撈得好似風生水起,在談笑之間一買一賣,利潤便會滾滾而來,這只不過是表面風光,其實是憂買憂賣,近幾年,他們還要憂多一件事,就是借唔到錢,就算資產有幾雄厚都沒有用,因為銀行只會用收入在七除八扣之後計算,按揭成數可能低於兩成,所以,今年過春節,投資者絕不擔心銀行追數,根本是追無可追,早已收拾書包好過年。
有一些投資者本來是其他行業的表表者,見到物業投資好似好容易做,便參與在其中,他們的確比一般物業投資者優勝,因為有其他生意,銀行對他們的貸款申請亦非常容易批核,往往那些商業貸款便會用作投資物業,其實,這是一個非常危險行為,因為投資在房地產的金錢,流動性非常之低, 不經不覺,他們便會發覺資金非常緊絀,雖然在帳面上是賺了錢,但解決不到資金不足問題,尤其是在年底,惟有求助財務公司,將公司股票或者資產抵押,以解燃眉之急,不過,這是要非常小心,如果到期未能歸還,或者股價急跌,就會給財務機構斬倉或者沒收用作抵押的資產,很奇怪,那些生意人並不會怪責沒收他們資產的機構,而是怪責銀行,點解以前可以,現在唔可以用物業抵押貸款,問題原來出自他們自己身上,是否有點奇怪。
那些生意人最初向銀行貸款買樓時,的確比一般物業投資者容易,但奈何他們當中,有一些人比較高調,經常向傳媒表示炒賣物業所賺得利潤,大幅高於他們的生意,他們這樣做,即是將自己歸納為物業投資者,銀行便會用投資者的計算方法,不但沒有新錢貸出,更加會慢慢收縮已貸出款項,直接影響那些人的正常生意貸款,故此,被迫求助財務機構,甚至會令到原本生意被人吞併,所以,別人見投資物業生意好似好容易做,其實,所見到的只不過是表面,在物業投資市場上,早已淹沒了不少人,不過,大家未能察覺而已。
2016年2月14日 星期日
利息其實是很貴
市場上每一個人講利息都是很平,存款接近零不在話下,借錢亦只不過是2%多少少,唔借就笨,於是,很多人借錢買樓,買股票,買金融產品,買人民幣,到最後全部都輸錢,他們才發覺利息原來是絕對不便宜,但又有幾多人可以抵擋得到低息的誘惑,市場上,輸錢是正常的,只不過是多與少的分別。
低息真的很難界定是正或邪,如果沒有低息,在金融海嘯後就很難有番身機會,但低息持續,令人不忿持有現金,結果是將資產價格抬高,大家稱之為泡沫,而大家亦將泡沫注意力集中在物業,其實,什麼也有泡沫,投資什麼也不能避免,如果買物業沒有借錢,那些人會覺得物業的泡沫比其他投資產品少得多,不過,大多數人買物業都要問銀行借錢,若果借一半,物業價格下跌兩成,他的投資就唔見咗四成,如果好似幾年前可以借七成,下跌兩成,投資就唔見咗三分二,咪話唔驚心動魄。
如果利息在高位,就算銀行肯借七成,一般人都唔會借咁多,亦有不少人情願做定期存款收息,現在,定期利息連雞碎咁多都冇,唔買樓唯有買股票,買金融產品,到後來才發覺,就算是零息,依然都是最佳投資,試問又有幾多人可以存款唔收息,總之,今次全球資產大貶值,揸現金的人當然可以稱王,但我估計數目不會很多,買物業或者任何資產而沒有借錢已經可以稱得上是贏家,資產價格下跌兩三成就當作過去幾年利息,由此可見,利息其實是很貴。
買了居屋,是否應該撻訂
今日情人節,我相信有不少資深,尤其是到了談婚論嫁的情侶並不開心,如果他們為了準備結婚,而在去年合資買了居屋,現在將面對一個問題,亦將會是今晚的話題,究竟應唔應該撻訂。
本來我都唔想咁掃慶,不過,我將話題帶出來,希望他們早有心理準備,我所講的做法,在十幾年前我已經向不少同事講過,當時,有不少同事買了居屋,但樓價大跌,政府容許將居屋交回政府,只收取5%手續費,我提議同事將居屋交回,就算損失5%手續費都是值得,以後可以用相同或者更少價錢,買大約相同面積單位,不少同事照做,今日,他們不只擁有一個單位,沒有做的依然住居屋,還要擔心日後補地價問題,一個決定,足以影響一生。
投資者口訣中,「狠」的含義甚廣,大家多數以為出價才要狠,其實不然,放棄才要狠,因為出價狠亦只不過是多付一點,但放棄就變成一無所有,唔狠點得,大家千祈唔好誤會,我並不是叫大家撻訂,而是叫大家考慮清楚,不要因為即時有所損失而選擇成交,因為,買了一個物業,同時亦負上一筆債務,是否值得就見人見智,不如,各位情侶今晚不要講這個話題,大家開開心心過情人節。
房協名位大哥睇到我這篇文章一定想殺咗我,如過太多人撻訂,真的是唔知點算,政府表明不能夠減價,惟有將未售,殺訂收回的居屋存倉,十年八載後一定會到價,唉,點解政府仲唔相信曾蔭權話,居屋已經完成歷史任務,可以說是自尋煩惱。
去到食穀種時 銀行向優質客戶追數
在過年前,明報陸振球有一篇文章,提及我們在2008年,金融海嘯的時候,我們給英資銀行追數,我還記得,當時我們很奇怪,紀惠從不欠供款,連一次脫期也未試過,點解會向我們追數,當清還所有貸款後,我問負責我們戶口的職員,紀惠是不是銀行首二成最好的客戶之一,想不到回答竟然是最好的百分之十客戶,至於點解要向我們追數,佢唔講我都知,因為一定可以追到,他們便可以向總部交差。
中國以農立國,以往,每年冬天前,農民必定會準備好最優質種子,以備來年播種之用,稱之為穀種,如果,農民在冬天時要食那些穀種,這代表他已經極度貧困,不理會後果,在我們被銀行追數之後,見到有老友將按揭資產搬離該銀行,我問佢究竟是什麼原因,佢話銀行向最優質客戶開刀,即是他們有極大危險,只顧今日,不理會明天,情況就好似食穀種,唔搬走隨時會遭受損失,當時我並没有理會,七年後,該銀行股價反映出向優質客戶追數後遺症。
優質客戶的定義,並不是局限於某一間銀行,而是在任何銀行都是優質客戶,向優質客戶追數的銀行等如雙手奉送該客戶給其他銀行,如果不是到了最困難的時候,任何銀行負責人都不會做出如此愚蠢行為,其他客戶見到如此情況,唔知道幾時會被銀行追數,若果有機會便會立刻搬離該銀行,而銀行家最擔心的事,除了有大量壞帳外,就是客戶流失,尤其是優質客戶,因為並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培養出來,所以,只此之後,任何銀行都不會隨便向優質客戶追數,因為會被其他客戶認為該銀行是食穀種而搬離,代價實在太大。
負資產出現確認樓市早已下跌
過去幾年,就算樓價上升,銀主盤都不時會出現,但負資產就絕無僅有,從2013年最後一季起的四個季度,負資產的數字是零,在此之前一季,亦只不過得一單,有部份人亦以負資產作為樓市寒暑表,只要負資產不出現,或者是數量不大,代表樓市是沒有危險,不能夠說是錯,但危機感不足,當負資產再度出現,表示樓價已經下跌了超過一成,因為香港仍然有部份人,例如銀行職員,是可以取得九成按揭,雖然不公平,但可以成為探熱針,負資產早些出現,令人早些提高警覺。
今次突然有95宗負資產出現,數量上作為其實已經很多,不過,仍然有人認為,95宗相比過百萬私人樓宇,實在不是什麼一回事,與2003年超十萬宗負資產個案,95宗實在毋需大驚小怪,其實,如果在四月份公報2016年第一季有95宗負資產,這會令人比較易接受,但今年首季已經確認,即是去年第四季,樓價已經下跌超過一成,但切勿忘記,去年第三季,樓價還在創新高,第四季已經下跌超過一成,毋怪一般人不會接受。
其實,樓價已經下跌了一段時間,不過,樓價指數並沒有反映出來,並且不斷以創新高形式出現,令人誤會樓市仍在上升而追入市,今日,負資產出現,那些人很快就要回歸現實,樓價的確已經下跌,而且跌幅並没有真正被反映出來,如果借貸太多,就必需及早解決。
我不是太明白,樓價指數的作用是告訴市民樓價的市值,從過去一年來看,年底比年初時還有3%升幅,而期間升幅從未超過10%,更加從未下跌,現在突然間有95宗負資產個案,老實說,一般人都不知道從那裡冒出來,金管局說是銀行對職員的貸款,其實,這種貸款的批核甚嚴,而且設有上限,理論上不會變成負資產,除非,當時銀行對物業估價過高,現在銀行將估值大幅下調,而且是相當急速,所以便會出現負資產,嚴格來說,銀行是要負上部份責任。
2016年2月9日 星期二
銀行從未借遮 何來收遮
有消息話銀行財困,連日來向客戶追數,俗稱落雨收遮,我覺得很奇怪,銀行在過去幾年,對放款態度,從未放鬆,或者是基於金管局的要求,但總括來說,銀行並不是財困,亦沒有落雨收遮。
消息用洋參大王做例子,話銀行唔救大王,其實,大王用自己股票抵押去借錢,即是行到最後一步,如果銀行在股票被斬倉時出手相助,很有可能貸款變成壞帳,而洋參大王犯了一個大忌,就是公開炒樓活動,變相將自己變成一個物業炒家,金管局現在最最積極打壓的一班人,一般炒家都話自己是長線投資者,如果是物業炒家,是會受到非常嚴謹壓力測試,而事實上,物業投資者是絕對唔容易做,有正行生意更加唔好做,因為銀行會收緊信貸,變成無衰攞嚟衰。
今次過年,我真的不覺得銀行追數,在金管局的壓力測試下,其實是追無可追,如果按既定時間表還款,一定唔會追數,如果脫期被銀行追,就不能夠話銀行落雨收遮,千祈唔好屈銀行,現在,銀行家已經很慘,有錢又不能夠放,仲俾財務公司爬頭,仲俾人屈落雨收遮,財仔真的是掩住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