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31日 星期日

買樓是《高槓桿額的長期投資》

本來計劃繼續上周講上車理財,但係想先安插一下:「買樓的本質」,是回應網民鬧「月儲3,000蚊上車」離地。事件就不重複了,筆者也在別處作出評論,但希望指出問題的關鍵所在。

叫人儲錢做首期買樓,並不是離地的,人人生出來都是赤條條,沒有屋企照,又何來有錢呢?到出來社會做事,有收入了,自然就有機會透過儲蓄買樓。可是一個人如果只是儲幾千元又嚷著要買樓,就真的是十分離地,因為就算送首期,供樓都要供萬多元,一個月都儲不到一萬元,又說甚麼買樓呢?疊埋心水同屋企住和試下輪公屋吧!

根本上,樓並不是適合任何人買,否則政府就不用興建公屋,「低下階層也有權置業」,是出自「房屋政客」之口的愚民口號,絕對不是社會的現實。沒有能力買樓的人,社會就向他們提供公屋以作居住之用。

至於收入有足以買樓之人,卻會跌入誤區,筆者就聽過不只一個例子,他們在沙士前後低價上了車,卻又在大約2005年左右賣了樓。你沒有看錯,筆者沒有寫錯,是十年前的2005年,之後他們都再沒有上車,不經不覺,都交了十年租,就當一個月一萬,都已經是120萬了!
大家又會奇怪,為甚麼他們會那樣做?原來2005年時,曾出現一個樓價橫行,而息口漸升的一段市況,他們眼見層樓已經升了100萬,就見獵心起「袋住先」,打算在之後以「沙士價」或以下去買番層樓,好明顯算盤是打錯了,白白不見了幾百萬。

皆因絕大多數人,都不明白買樓的本質,又或者明明就是將樓宇當作「揸幾年,賺百萬」的投資工具,心中盤算著今日賣左第時買返,卻又口口聲聲說樓宇是必需品,政府要幫我買。

實際上,買樓是「高槓桿大額長期投資」,大額就不用說了,香港開埠以來,從來都沒有隨便一個打工仔可以一炮過買樓的情況;所以要借貸就出現高槓桿;而供樓都要十年至三十年,怎樣說都是長期。

而最關鍵的是:投資。如果有一隻投資產品,金額是收入的100倍,大家要用超過一半人工去供,一供就是十年廿年,大家又會抱一個甚麼態度去買呢?當然就應該是跌到籮底橙的時候買,買完就揸到實一實,還要千方百計借平錢去買,買了後不會輕率地賣出。

明白這個道理,對於有志於上車置業者,大有幫助。

(網上圖片)

文章出至
脫苦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