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1日 星期日

千萬別相信的幾句地產廢話

早幾日,新世界發展(00017)主席鄭家純公開預測今年樓價跌一成,但大跌機會不大,理由係除咗市場有需求外,因為建築成本高,樓價冇乜可能會插水,純官話:「建築成本維持咁高,你點可以叫發展商蝕本賣。」

話今年樓價唔會大跌,Loser大體都認同,但因為建築成本高,就認為樓價好難跌,咁就講唔過去,點解產品價格一定可以賣得高過成本?實情係好多行業或公司,錯誤判斷市場或行業前景改變,需要將產品以低於成本出售的事情,真係俯捨皆是。

大家諗諗,經營間服裝店,啲貨品滯銷,你都要清貨,唔通你跟啲客講,冇得減架,我都咁貴返貨。即使係世界最大企業嘅石油生產商,佢地一桶油成本平均約四十美元,早前油價跌到廿幾蚊,唔通佢話成本都咁高,我地冇可能蝕賣㗎。唔想蝕係一回事,係生意人主觀意願,但現實歸現實呀!

同樣道理,樓市唔係未經歷過要大劈價,大家睇睇九七亞洲金融風暴後到沙士期間,發展商要錢套現,都要將物業平賣,更加有啲要蝕讓,所以建築成本高係一回事,跟樓價係有啲關係,但絕對唔係最重要,千萬別俾發展商啲說話「昆」咗。

其實喺地產市場,都有唔少似是而非嘅言論或竟見,除咗上面話建築費咁高,樓價點會跌呢啲咁荒謬說話外,大家可能都聽人講:「長線持有物業實冇衰。」

首先唔討論長線樓價係咪唔會跌,單單講乜嘢係長線,究竟係幾長?日本樓市跌足廿幾年,今日東京樓價平過香港天水圍,更加唔好話返回八十年代尾九十年代初高峰。即使好似香港九七之後樓價到0三年至復蘇,你又等唔等到嗰日,特別係身處其中,七年間日日見樓價係咁跌,跌到心灰意冷,唔少港人都賣咗層樓。另外,喺當日經濟情況咁惡劣下,你可唔可以守到都成問題

又有買樓人話:「貴買咗,自住冇問題。」喂,呢啲簡直自欺欺人,買貴咗即使自住,你個個月供款就供高咗喇,如果利息回升,你仲要俾多啲息。

至於有人話「有買貴,冇買錯。」就更加無稽,買貴咗就已經係錯喇,點會買貴咗又冇錯呢!不過咁,呢啲說話用嚟安慰啲買貴樓嘅人,幫佢做吓心理輔導,咁又另計。

引用: 金融loser文章

2016年2月18日 星期四

做生意的人不應專注買賣物業

在香港,有不少做各行業的生意人,見到物業投資者撈得好似風生水起,在談笑之間一買一賣,利潤便會滾滾而來,這只不過是表面風光,其實是憂買憂賣,近幾年,他們還要憂多一件事,就是借唔到錢,就算資產有幾雄厚都沒有用,因為銀行只會用收入在七除八扣之後計算,按揭成數可能低於兩成,所以,今年過春節,投資者絕不擔心銀行追數,根本是追無可追,早已收拾書包好過年。

有一些投資者本來是其他行業的表表者,見到物業投資好似好容易做,便參與在其中,他們的確比一般物業投資者優勝,因為有其他生意,銀行對他們的貸款申請亦非常容易批核,往往那些商業貸款便會用作投資物業,其實,這是一個非常危險行為,因為投資在房地產的金錢,流動性非常之低, 不經不覺,他們便會發覺資金非常緊絀,雖然在帳面上是賺了錢,但解決不到資金不足問題,尤其是在年底,惟有求助財務公司,將公司股票或者資產抵押,以解燃眉之急,不過,這是要非常小心,如果到期未能歸還,或者股價急跌,就會給財務機構斬倉或者沒收用作抵押的資產,很奇怪,那些生意人並不會怪責沒收他們資產的機構,而是怪責銀行,點解以前可以,現在唔可以用物業抵押貸款,問題原來出自他們自己身上,是否有點奇怪。

那些生意人最初向銀行貸款買樓時,的確比一般物業投資者容易,但奈何他們當中,有一些人比較高調,經常向傳媒表示炒賣物業所賺得利潤,大幅高於他們的生意,他們這樣做,即是將自己歸納為物業投資者,銀行便會用投資者的計算方法,不但沒有新錢貸出,更加會慢慢收縮已貸出款項,直接影響那些人的正常生意貸款,故此,被迫求助財務機構,甚至會令到原本生意被人吞併,所以,別人見投資物業生意好似好容易做,其實,所見到的只不過是表面,在物業投資市場上,早已淹沒了不少人,不過,大家未能察覺而已。

用30年預備退休,其實只有1萬天

香港人有那個不想退休,最好就是由今天起不用工作,立即退休,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雖然思想上是一回事,但實際上卻是另一回事。現實中不少年輕人認為退休是很遙遠的事,因此不會在財務上為退休作任何準備(但卻希望能年輕退休)。

如何你真的想年輕退休,那就要更爭取時間,因為你可利用的時間遠比你想像的少。其實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時間都用於各無法產生效益的事情上。

我假設你今年30歲,而你打算60歲退休,看似有30年的時間去準備,去為目標而努力,但實際上真正能用到的時間遠比你想像的少。

首先,30年,每年有365天,30年即是有10950天,原來大家以為很遙遠的30年,其實只有約1萬天的日子,你覺得這是多還是少呢?

接下來,我以30年為基礎,將其餘時間減去,來計算剩下有用的時間有多久,大家可跟以下過程一同參與,自行計算。

-->30年內,你每天都要睡覺,每天8小時
30年即是 (8÷24)X30=10年
即是在這30年間,你用了10年時間於睡覺上

-->每天用於搭車的時間,約是1.5小時來回
30年即是(1.5÷24)X30=1.875年

你可自行計算你自己的搭車時間,公式是
(搭車小時÷24)X30

同樣,以下計算各項都是用相同公式,你可自行計 你自己的,加減不同的項目,代數位是不同的ABC, 公式是(ABC÷24)X30

-->每天必定要食飯,一天3餐,共約2小時
30年就是(2÷24)X30=2.5年

-->每天要梳洗、化妝、去洗手間、洗澡,約1小時
30年就是(1÷24)X30=1.25年

-->每天用於睇電視的時間,約1小時
30年就是(1÷24)X30=1.25年

-->每天用於上網、玩手機、打機、傾電話,約2小時
30年就是(2÷24)X30=2.5年

-->各種各樣的娛樂,出街玩,與朋友聚會,去飲野等 ,若一星期出三晚,即平均一天用2.5小時

30年就是(2.5÷24)X30=3.125年
-->每天用了各項瑣碎,又或不知道用了在那裡的無謂 時間,約0.5小時

30年就是(1÷24)X30=0.625年
然後就是將30年減去這些時間
30-10-1.875-2.5-1.25-1.25-2.5-3.125-1.25
=6.25年

如果你的時間分配大置是這樣的話,那麼餘下這30年的時間,真正能運用的時間其實就只有6年。更甚的是,人往往被拖延、藉口、誘惑而影響,又或每天忙碌於不重要、與目標無關的事情,而令真實的時間更少。

所以,有效管理時間十分重要,同時亦要為目標設時限。當然所有事情最重要的都是行動。

2016年2月14日 星期日

利息其實是很貴

市場上每一個人講利息都是很平,存款接近零不在話下,借錢亦只不過是2%多少少,唔借就笨,於是,很多人借錢買樓,買股票,買金融產品,買人民幣,到最後全部都輸錢,他們才發覺利息原來是絕對不便宜,但又有幾多人可以抵擋得到低息的誘惑,市場上,輸錢是正常的,只不過是多與少的分別。

低息真的很難界定是正或邪,如果沒有低息,在金融海嘯後就很難有番身機會,但低息持續,令人不忿持有現金,結果是將資產價格抬高,大家稱之為泡沫,而大家亦將泡沫注意力集中在物業,其實,什麼也有泡沫,投資什麼也不能避免,如果買物業沒有借錢,那些人會覺得物業的泡沫比其他投資產品少得多,不過,大多數人買物業都要問銀行借錢,若果借一半,物業價格下跌兩成,他的投資就唔見咗四成,如果好似幾年前可以借七成,下跌兩成,投資就唔見咗三分二,咪話唔驚心動魄。

如果利息在高位,就算銀行肯借七成,一般人都唔會借咁多,亦有不少人情願做定期存款收息,現在,定期利息連雞碎咁多都冇,唔買樓唯有買股票,買金融產品,到後來才發覺,就算是零息,依然都是最佳投資,試問又有幾多人可以存款唔收息,總之,今次全球資產大貶值,揸現金的人當然可以稱王,但我估計數目不會很多,買物業或者任何資產而沒有借錢已經可以稱得上是贏家,資產價格下跌兩三成就當作過去幾年利息,由此可見,利息其實是很貴。

買了居屋,是否應該撻訂

今日情人節,我相信有不少資深,尤其是到了談婚論嫁的情侶並不開心,如果他們為了準備結婚,而在去年合資買了居屋,現在將面對一個問題,亦將會是今晚的話題,究竟應唔應該撻訂。

本來我都唔想咁掃慶,不過,我將話題帶出來,希望他們早有心理準備,我所講的做法,在十幾年前我已經向不少同事講過,當時,有不少同事買了居屋,但樓價大跌,政府容許將居屋交回政府,只收取5%手續費,我提議同事將居屋交回,就算損失5%手續費都是值得,以後可以用相同或者更少價錢,買大約相同面積單位,不少同事照做,今日,他們不只擁有一個單位,沒有做的依然住居屋,還要擔心日後補地價問題,一個決定,足以影響一生。

投資者口訣中,「狠」的含義甚廣,大家多數以為出價才要狠,其實不然,放棄才要狠,因為出價狠亦只不過是多付一點,但放棄就變成一無所有,唔狠點得,大家千祈唔好誤會,我並不是叫大家撻訂,而是叫大家考慮清楚,不要因為即時有所損失而選擇成交,因為,買了一個物業,同時亦負上一筆債務,是否值得就見人見智,不如,各位情侶今晚不要講這個話題,大家開開心心過情人節。

房協名位大哥睇到我這篇文章一定想殺咗我,如過太多人撻訂,真的是唔知點算,政府表明不能夠減價,惟有將未售,殺訂收回的居屋存倉,十年八載後一定會到價,唉,點解政府仲唔相信曾蔭權話,居屋已經完成歷史任務,可以說是自尋煩惱。

去到食穀種時 銀行向優質客戶追數

在過年前,明報陸振球有一篇文章,提及我們在2008年,金融海嘯的時候,我們給英資銀行追數,我還記得,當時我們很奇怪,紀惠從不欠供款,連一次脫期也未試過,點解會向我們追數,當清還所有貸款後,我問負責我們戶口的職員,紀惠是不是銀行首二成最好的客戶之一,想不到回答竟然是最好的百分之十客戶,至於點解要向我們追數,佢唔講我都知,因為一定可以追到,他們便可以向總部交差。

中國以農立國,以往,每年冬天前,農民必定會準備好最優質種子,以備來年播種之用,稱之為穀種,如果,農民在冬天時要食那些穀種,這代表他已經極度貧困,不理會後果,在我們被銀行追數之後,見到有老友將按揭資產搬離該銀行,我問佢究竟是什麼原因,佢話銀行向最優質客戶開刀,即是他們有極大危險,只顧今日,不理會明天,情況就好似食穀種,唔搬走隨時會遭受損失,當時我並没有理會,七年後,該銀行股價反映出向優質客戶追數後遺症。

優質客戶的定義,並不是局限於某一間銀行,而是在任何銀行都是優質客戶,向優質客戶追數的銀行等如雙手奉送該客戶給其他銀行,如果不是到了最困難的時候,任何銀行負責人都不會做出如此愚蠢行為,其他客戶見到如此情況,唔知道幾時會被銀行追數,若果有機會便會立刻搬離該銀行,而銀行家最擔心的事,除了有大量壞帳外,就是客戶流失,尤其是優質客戶,因為並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培養出來,所以,只此之後,任何銀行都不會隨便向優質客戶追數,因為會被其他客戶認為該銀行是食穀種而搬離,代價實在太大。

負資產出現確認樓市早已下跌

過去幾年,就算樓價上升,銀主盤都不時會出現,但負資產就絕無僅有,從2013年最後一季起的四個季度,負資產的數字是零,在此之前一季,亦只不過得一單,有部份人亦以負資產作為樓市寒暑表,只要負資產不出現,或者是數量不大,代表樓市是沒有危險,不能夠說是錯,但危機感不足,當負資產再度出現,表示樓價已經下跌了超過一成,因為香港仍然有部份人,例如銀行職員,是可以取得九成按揭,雖然不公平,但可以成為探熱針,負資產早些出現,令人早些提高警覺。

今次突然有95宗負資產出現,數量上作為其實已經很多,不過,仍然有人認為,95宗相比過百萬私人樓宇,實在不是什麼一回事,與2003年超十萬宗負資產個案,95宗實在毋需大驚小怪,其實,如果在四月份公報2016年第一季有95宗負資產,這會令人比較易接受,但今年首季已經確認,即是去年第四季,樓價已經下跌超過一成,但切勿忘記,去年第三季,樓價還在創新高,第四季已經下跌超過一成,毋怪一般人不會接受。

其實,樓價已經下跌了一段時間,不過,樓價指數並沒有反映出來,並且不斷以創新高形式出現,令人誤會樓市仍在上升而追入市,今日,負資產出現,那些人很快就要回歸現實,樓價的確已經下跌,而且跌幅並没有真正被反映出來,如果借貸太多,就必需及早解決。

我不是太明白,樓價指數的作用是告訴市民樓價的市值,從過去一年來看,年底比年初時還有3%升幅,而期間升幅從未超過10%,更加從未下跌,現在突然間有95宗負資產個案,老實說,一般人都不知道從那裡冒出來,金管局說是銀行對職員的貸款,其實,這種貸款的批核甚嚴,而且設有上限,理論上不會變成負資產,除非,當時銀行對物業估價過高,現在銀行將估值大幅下調,而且是相當急速,所以便會出現負資產,嚴格來說,銀行是要負上部份責任。

2016年2月9日 星期二

銀行從未借遮 何來收遮

有消息話銀行財困,連日來向客戶追數,俗稱落雨收遮,我覺得很奇怪,銀行在過去幾年,對放款態度,從未放鬆,或者是基於金管局的要求,但總括來說,銀行並不是財困,亦沒有落雨收遮。

消息用洋參大王做例子,話銀行唔救大王,其實,大王用自己股票抵押去借錢,即是行到最後一步,如果銀行在股票被斬倉時出手相助,很有可能貸款變成壞帳,而洋參大王犯了一個大忌,就是公開炒樓活動,變相將自己變成一個物業炒家,金管局現在最最積極打壓的一班人,一般炒家都話自己是長線投資者,如果是物業炒家,是會受到非常嚴謹壓力測試,而事實上,物業投資者是絕對唔容易做,有正行生意更加唔好做,因為銀行會收緊信貸,變成無衰攞嚟衰。

今次過年,我真的不覺得銀行追數,在金管局的壓力測試下,其實是追無可追,如果按既定時間表還款,一定唔會追數,如果脫期被銀行追,就不能夠話銀行落雨收遮,千祈唔好屈銀行,現在,銀行家已經很慘,有錢又不能夠放,仲俾財務公司爬頭,仲俾人屈落雨收遮,財仔真的是掩住咀笑。

2016年2月8日 星期一

負資產早已超過一千

當金管局公佈有95宗負資產個案,有記者打電話問我對事件睇法,同時預測負資產會不會繼續增長,數目將會有幾多,我話不用預測,負資產個案一定會繼續增長,至於數目,第一季將會超過500宗,到第二季就會超越1,000宗,記者表示驚訝,其實,我已經很保守,如果我話現在已經超越1,000宗,我相信會嚇到那位記者即刻跌咗落地,不過,記者受到驚嚇是情有可原,因為,到去年第三季,樓市才開始下跌,沒有理由現在已經有1,000宗負資產,而且,金管局話只得95宗,還有905宗我是怎樣算出來。

在去年這個時候,金管局向銀行發出指引,要求嚴格執行銀行與財務公司之首按二按,二者不能並存,在這個指示出了以後,有不少有首二按的業主,被迫將物業按揭全數交予財務公司,而財務公司又可以將貸款額增加至銀行估價八成,那些轉按業主,不但即時可以解決問題,而且還得到一筆新貸款,但財務公司唔知道,銀行估價遠高於市值,他們所借出去的貸款有機會接近九成,當樓價下跌,那些轉按物業就有機會變成負資產,我相信很多人並没有察覺到這個數字。

在物業市場,與負資產同樣俱有負面訊息就是銀主盤,據我了解,市場上大約有3,000個銀主盤,而那些銀主盤遲遲未能出售,主要就是資不抵債,亦即是負資產,如果銀主將銀主盤出售而又未能夠向原業主追討差額,銀主就會遭受損失,所以,在拍賣場上,銀主盤能夠成功拍賣,為數並不多,而能夠成功拍賣的,大多數是得到原業主願意補差額的保證,這些負資產個案金管局是沒有計算在內,在非常嚴格監管情況下亦有95宗,那些在冇王管情況下,數字有幾驚人,大家可想而知,所以,我夠膽講現在有1,000個負資產是有多少根據。

2016年2月6日 星期六

今日揾到2009年的寶林站的樓市傳單

今日同大家分享下2009年的樓市是什麼境況,
富麗苑544尺放168萬,
新都城2期高層750尺255萬
茵怡花園東南494尺130萬
慧安園向南488尺155萬
富寧花園551尺135萬

今日2016年2月,樓價已是2.5倍,就算現在是調整,又會回落至什麼低位呢?會否回落至2009年呢?我唔知道,但比大家參考一下。

2016年2月4日 星期四

何謂啱價?

TVB替我拍一個特輯,當中有一個鏡頭是我用平板電腦寫文章,編導叫我隨便寫幾個字,於是我在不知不覺下寫了「何謂啱價?」,在休息時,編導問我,何謂啱價的意思,在買家而言,一定是愈平愈啱價,反之,賣家就會話愈貴愈啱價,我話唔係,如果啱價是這樣,就永遠不會做成交易,啱價的意思,就是啱買入或者賣出的人願意接受的價錢,大多數的時候,業主啱價買家唔啱,到買家啱,業主又唔啱,一個啱買賣雙方的價錢,的確是很難做到。

現在有個別業主在不知什麼原因之下,願意大幅減價,幅度甚至超兩成,我有見及此,於是發表了一篇文章,有意買樓的人,從現在開始,隨時都可以買樓,只要啱價就可以,我的意思就是遇到一些大劈價物業,而又可以輕鬆負擔得起,根本毋需理會樓市以後走勢,亦毋需理會任何分析報告,這些對於那個買家來說,是啱價的物業,要買就可以買,千祈唔好問其他人,他們大多數會話市況未穩定,睇定一些,講咗等如冇講。

文章出街後不久,我在fb收到一個訊息,一位年輕朋友買了一個單位,我在恭喜之餘,順便問他點解會在樓市準備下跌的時候買樓,他的回答是啱價,並引用我所說的,啱價就可以買,原來,在半年前,那位年輕朋友打算買一個500萬物業,誰不知到臨簽約時,業主反價20萬,並限定他在當日答覆,最後,他沒有買到,業主到今日仍未能夠將物業賣走。

年輕朋友最近用400萬買了一個單位,比半年前打算買的單位面積,方向都是一樣,還高了幾層,所以,佢認為啱價,唔再等,誰不知,他的親戚朋友知道之後,話樓市還有得跌,仲話係我講,而年輕朋友亦講,啱價就可以買,何謂啱價?

年輕朋友對友人講,他今日買的單位比以前的更佳,但少付了40萬首期,每月又供款又減少了2千5,對個人財務負擔輕鬆不少,又達成了置業宏願,仲唔啱價,他的朋友冇得駁。其實,啱價是沒有一個準則,因人而異,年輕朋友識得運用,俾個Like佢。

2016年2月3日 星期三

逃生門是什麼意思

現在,那些評論員又講什麼逃生門,可能他們已經唔記得,在曾蔭權開始推出SSD時,評論員已經話那時候應該賣樓,是最後的逃生門,當中更有身體力行者,將自住物業賣走,當時他們還向外界表示一身鬆哂,現在當然唔係,而一般人認為逃生門的意思就是叫人賣樓,賣股票,其實,真正的意思是賣咗就賣唔番,唔通在逃離災場之後再重返,唔信,問一問那些當年以逃生心態賣樓的人,今日,有幾多可以重返災場,即是再買樓。

現在,全世界的大鱷日嘈夜嘈話沽空中國,香港評論員拾人牙慧,叫持有股票的人逃走,說現在是逃生門,我只是很奇怪,大家買股票不是已經做好分析,對某些公司有信心才買入他們的股票,況且,那些又不是消息股,莊家股,怎可能給評論員話逃生門就會立刻賣走哂所有股票,不過,我亦不排除有人會賣走一小部分,待股價真的下跌時再回股,但那些人並不是抱著逃走心態,而是有小小貪婪,希望在低價回購而賺取利潤,但我覺得這應該歸納為投資方法之一,名稱叫逢三退一。

不過,又不能低估美國大鱷威力,雖然,很多人都知道他們現在是出口術,而且效果並不明顯,但就打撃到那些打算買股票的人,暫時都按兵不動,買家少了,股價亦會為之下跌,所以,亦不能說現在叫人賣股票是不對,不過,以逃生門來形容,實在是太誇張。

那些話現在是逃生門的專家,他們大多數在較早前早已逃生,現在等待更多人逃離,甚至現在當閣下離開,他們與你擦身而過,重返災場,他們會再買股票,那些將股票賣走的人一定會牙癢癢,但又不能指責那些話逃生門的評論員,說到底他們只是講出個人意見,正是,信不信由你,所以,現在講沽空,講逃生門的人身份愈來愈高貴,連索老以八十六高齡還要整天說沽空中國,我真的不了解箇中理由,唯一就是沒有夠份量的人願意做這隻爛頭卒,索老唯有頂硬上。

引用湯文亮博士

恒基地產也退市?

由於恒基地產(00012)大股東李兆基頻頻在市場吸入其上市旗艦之股票,把控股權提升至72%以上,若再大手增持將抵觸街外流通股權須不少於25%的上市要求,市場因而揣測李氏有意把公司私有化。在本地與新鴻基地產(00016)及長實地產(01113)鼎足而立的恒地,見證了香港地產市場的多番起落,何以大股東竟在此時考慮退市?上市公司提出退市,原因當然是感到公司的上市地位已無大價值,如果連恒地這樣有「保育」價值的老牌藍籌股也退市,豈不令人唏噓!

上市公司如長期被市場低估,公司要以股本融資唯有供股一途,大股東或感歎公司上市多年仍如一個不能自立的孩子。恒地股價偏低,其實是本地地產股的共通之處,恒地若有退市之想,其他不少上市地產公司或有同感。不過,地產股被低估,有關上市公司的領導並非無責,因管理過份保守而缺乏進取的長遠目標,股價表現自難以發酵。客觀上,香港地產市場發展已近飽和,地產公司要保持穩定盈利增長與股本回報不易,即使樓價保持上升,但土地與建築成本亦必跟隨,更何況政府對發展商似乎越來越不「友善」,樓市若逆轉唯望自保。

香港的房屋問題須由公營與私營市場共同解決,政府爲收入較低下階層提供基本的住屋需要,而私人發展商則提供不同檔次的居所以滿足向上流的市民所需,香港的房屋政策過去一直強調私人發展商積極參與的重要性。政府對私人發展商不「友善」,也許是因爲社會有部份人經常把公私營市場的協作標籤爲「官商勾結」,公私營市場不幸地演變成對立。此外,政府一方面對樓價水平表態,另一方面卻爲土地拍賣設定「專業評估」的底價,發展商面對如此的矛盾唯一的對策是對增加土地儲備份外小心;最近政府招標出售元朗凹頭私人住宅用地,雖接獲來自各大發展商共10份標書,但最終無一被接納。

上屆政府賣地主要以「勾地表」制度進行,而本屆政府則轉爲以定期推出土地方式賣地,但不管以怎樣的方式推出土地,房屋市場若無私人發展商積極參與,政府又如何實踐長遠房屋政策?雖然恒地毅然退市的機會不大,但亦反映發展商對本地市場或有無心戀戰的心態。新地的大股東亦頗積極在市場吸納公司的股票,惟新地股價仍低殘;長地股價創分拆上市後新低,大股東卻不爲所動。香港的私人大地主雖或各有盤算,但最大目標應是釋放旗下股票的實在價值。

無法理解的負資產重現

上星期五,金管局宣布,負資產消失超過一年之後重現,總數有95個,不少評論員掉以輕心,認為只得95個負資產,而且,這些大多數是因為銀行向職員提供九成按揭而得到的問題,甚至可以歸納為銀行內部問題,根本不值得評論,我認為這是一葉知秋,在去年第四季,業界不少人認為樓市仍然是風平浪靜,而事實上樓價指數雖然下跌,亦只不過比最高峰下跌了6%,根本唔會出現負資產,好似2014年第三季只出現一單還說得過去,有95個負資產實在是太多,而且,我想信這只不過是開始,今年第一季,將不會少過500宗,第二季將會超越1,000宗的警界線。

今次事件令人覺得撲塑迷離的是樓價指數在去年底與高峰時比較,亦只不過下跌了6至7%,即使銀行職員可以承做九成按揭,都唔應該出現負資產,而且在一季內有沒有95個銀行職員申請九成按揭都是一個疑問,就算是銀行內部,都不是那麽容易批出九成按揭,尤其是一些即將被離職的職員,如果不是離職,即使物業價格下降,只要仍然有供款,都不會歸納為負資產個案,雖然金管局話負資產來自銀行職員貸款,我認為這只是部分,不過,不會是按揭證券公司,因為壓力測試甚為嚴謹,我認為負資產重現,香港的房屋政策應該負上一部分責任。

除了銀行職員,按揭證券公司,那些買了資助房屋的人,在政府希望人人能夠做業主的計劃下,房屋政策凌架金管局監管按揭貸款制度下,亦很容易取得九成按揭,這些人根本不能通過壓力測試,在入伙後根本沒有能力供款,在銀行給予三個月的寬限期後收樓,在資不抵債下,負資產個案才會出現,嚴格來說,第四季是反映第三季的個案,當時,樓價指數還在創新高,理論上是沒有可能出現,這是一個暫時未能夠解釋現象。不過,無論如何,負資產出現,對樓市是一個大警號,亦確認金管局這幾年的逆週期措施是行對了路,那些負資產個案是在逆週期措施不能發揮作用的情況下出現,如果沒有逆週期措施,負資產數字是不敢想象。

H按計劃慳息效用漸退

二○一六年的第一個月,除環球股市表現相當波動外,中國經濟增長出現25年來首次「破七」,預期美國聯儲局今日宣布再次加息的機會不大。近期市場焦點離不開香港銀行同業拆息抽升對於H按業主供樓負擔的影響,筆者也在此一起探討。
 
目前本港銀行仍未跟隨美國上調利率,港美息差拉闊,惟港匯轉弱,資金流出本港,促使拆息抽升,由一月十五日的0.227厘,升至一月二十六日的0.39厘,令H按實際息率由1.92厘,提高至2.09厘。假設還款期為30年,每100萬元按揭額的每月供款便增加約85元。不過,這對採用有鎖H按計劃之業主的影響十分輕微,純粹慳息效果消失,皆因當拆息進一步升至0.45厘的話,H按實際息率便與現時P按息口(2.15厘)看齊,同樣還款期為30年,每100萬元按揭額的每月供款,便會較拆息上升前增加約115元。
 
根據經絡按揭轉介研究部數據,○三至一○年期間,H按計劃主要為H加0.5至0.8%不等,換言之這批業主若未轉按或將物業轉手,於目前仍然享有此超級低息優惠(低至0.89厘),但普遍其鎖息上限下的P減息差,並不及近年主流的H按計劃吸引,而○六年銀行引入鎖息上限前,H按更加未成氣候。現時最普遍的H按及P按計劃,分別為H加1.7%(鎖息上限:P-2.85%),以及P-2.85%(P=5%)。除着銀行積極優化H按計劃,使用比率由一二年一月的2.9%,持續回升至一五年六月的85.8%。
 
簡單來說,假設閣下仍採用無鎖或舊鎖息上限的H按計劃,而又怕日後拆息將大幅抽升,可以考慮先行轉按;相反若然已採用最優惠有鎖息上限的H按計劃,則在銀行上調最優惠利率(P)前,每月供款依然有數得計。但當然,一旦香港跟隨加息,業主供樓負擔必定逐漸增加,宜預留充足資金以便周轉,而有意置業人士亦應充份考慮個人負擔能力,避免在轉角市時承造高成數按揭,增加變成負資產的風險,並建議樓花買家提早上會,以防估價跟隨樓價跌而下調。

流標其實是利好消息

在元朗地流標後,不少元朗業主睇唔好後市,立刻劈價賣樓,這令我覺得很奇怪,流標在現時供過於求,樓價下跌的環境,應該是利好消息,因為招標不成,又少了近千個供應量,令供應太多的疑慮稍為減緩,樓價可望穩定,點解咁多業主劈價賣樓,我相信他們將訊息錯誤解讀,認為地產商不願意投地,是因為樓市不景,樓價一定下跌,其實,大型地產商是按兵不動,中小型地產商又已食飽,現在還要食驚風散,又怎會投地,這並不代表市況太差,這是政府調整供應的一種手法,政府提供土地,是否真的是有需要就交給全香港地產商決定,如果沒有需要,地產商落低價,政府不會接受,供應自然不會出現,樓價在不知不覺間受到控制,如果因為供應而樓價飆升,政府只要接受低價標,供應自然會出現,所以,我認為流標是利好消息,最低限度政府已經知道怎樣調控樓市。

如果因為是流標,而令到有業主在沒有迫切性的情況下劈價賣樓,我相信是受到某些人誤導,現在的情況,根本不適宜賣樓,除非是被別人迫售,因為,在市場上的樓盤,大多數給買家鋤到體無完膚,如果業主無端端將物業放盤,其實是自取其辱,倒不如讓那些一定要出售的銀主盤先行,待那些銀主盤去得七七八八,樓價自然會穩定,在現階段,沒有必要劈價賣樓,更加要認清楚流標,一個控制供應的辦法,在樓價下跌時,是一個好辦法。 

引用至湯文亮博士文章

為恒發洋參做馬後炮死亡聆訊

恒發洋參(0911)上周四股價由近4毫跌到3仙4,短短半小時股價勁插九成,下挫之急勁令人驚訝。睇番整件事,容許Loser馬後炮,若然有留意公司過去公告,不難發現好多蛛絲馬迹多,特別1月25日段公告,更加係壓跨洋參王國的最後一根稻草。

段公告標題話就叫做2015年度財務資料估計,肯細心睇,根本係一段盈利預警,但因為發公告嗰位人兄識得玩文字,大家隨時被誤導,仲以為公司係發緊盈喜。

內容簡單講係公司話2015年下半年度開支大增,導致盈利較上半年大幅減少,但全年表現仍較2014年度高5成。驟眼睇話全年升咁多,有啲報道就話公司全年預計升5成,但投資者實際肯做多啲功夫,就會發覺大件事。

表面盈喜實為盈警

事關2015年度中期盈利4.38億,2014年度全年盈利2億,若根據公告講增加5成,咁2015年度盈利咪約3億。嘩!一睇不得了,俾中期少咗成億,換言之下半年冇賺不特矣仲要蝕添。而今個月初恒發洋參個股價仲係徘徊喺6毫零,市盈率(PE)成50倍,以呢個業績表現,點支撐咁高PE。

好喇,我哋都俾機會公司解釋吓,睇睇當天份公告,歸咎理由係去年下半年加元同人仔匯率大幅下跌,第二是舊年1月出售購股權付款,第三係零售營銷費開支。

睇完呢幾點解釋你會更疑惑,恒發啲人參有大部份係來自加拿大,只有部份野山人參要用美元結算。根據恒發中期報告,有七成半營業額以上人參屬加拿大種植參,加元下跌,照理恒發洋參可以慳番更多成本。另外,中期業績內講到明,話貿易應收賬係全以港元計,咁人仔跌又未必有咁大影響。至於話零售營銷開支大增,但公司去年九月喺北京開咗一間分店外,似乎冇乜大搞零售,究竟係點要睇睇全年業績。

其實1月20日已經有春江鴨沽緊貨,股價由6毫幾跌到5毫邊,到公告出街前,股價已挿到4毫子左右。怕且係股價跌低過按倉值,證券行追咗幾日都冇填番個倉,於是咪掟貨。

百億王國不堪一擊

恒發今次咁跌,睇怕好多麻煩跟尾,公司有若干借款,好似舊年發行啲債券或票據,可能有啲條款會被觸發而隨時俾債主叫還錢。再睇中期業績,公司財政狀況都唔係話幾好,銀行短期借貸都16億幾,手頭現金只有兩億二,雖則有14.4億抵押銀行存款,但唔知係咪可以隨時動用。公司應收賬又達13億,較2014年大增一倍,真係擔心收得番幾多。

若然大家再跟踪一吓恒發洋參之前公告,去年11月12日話發行15億可換股債券,點知一搞成個月,似乎冇人認購,到12月11日協議失效,發債唔成,令資金鏈有一定壓力。

恒發洋參過唔過到呢一劫好難講,半年多前股價曾經高見1蚊,大股東楊永仁揸7成1股權,身家過百億,點知富豪夢只係過咗幾個月癮就冇咗,原來洋參王國建立喺浮沙上面,不堪市場一擊。

人民幣貶值年代

兩週前筆者於本欄談到「人民幣隔夜利率抽升,97風暴再來」,當中提到索羅斯當年如何狙擊港幣,嘗試去挑戰聯繫匯率,今天中央又以甚麼政策去應對離岸人民幣受到的狙擊。言猶在耳,索羅斯上週便直言中國硬着陸,1930年的環球通縮環境有機會重臨,並已沽空亞洲貨幣。內地的的媒體亦廣泛報導索羅斯沽空人民幣一事,此報導令內地市場情緒不穩,中國上證指數最終亦跌穿了2850點的重要關口。
 
人民幣走弱定期
未來會否如索羅斯所言全球步入通縮及中國硬著陸暫時不得宜知,但人民幣的確是步入走弱的趨勢。人民幣其實早在2014年一月便開始下跌,累計眨值了 7.7%,過去人民幣單邊升值的情況令一些較保守的投資者有所誤解,認為敍做人民幣定期跟敍做港元定期沒分別,而且還可以獲取較高利息及賺取價差,可謂「財息」兼收。但大家不要忘記人民幣並不是與港元掛鈎的貨幣,自然存在外幣風險,以過去兩年平均3%的人民幣銀行定期利息計,有敍造人民幣定期的朋友仍倒蝕了1.7%。其實如只希望獲得定額回報的,應選取其他定息的工具,而不是人民幣定期,這是人民幣的定期陷阱。
 
人民幣走弱受惠的行業
中國正直改革年代,現時正由傳統的製造業轉到服務業,加上供給側改革及去產能等,令現時中國的經濟增長動力有所減弱,亦令人民幣貶值的壓力更大。在人民幣走弱時,其實仍有一些行業受惠的。當中包括出口行業,在人民幣貶值時,出口的貨物相對地變便宜了。互太紡織(1382:HK)主要從事紡織產品的製造及貿易業務,其基本面穩定,而且人民幣走弱有望增加其出口競爭力,股價去年仍有不錯的正回報,表現出其穩定性。現時可等待股價回調至$11.2買入,向上目標看$12.2,止蝕位置設於$10.84。

2016年2月1日 星期一

貴買平用與平買貴用

貴買平用與平買貴用

 

湯文亮博士

紀惠集團行政總裁

2016年2月1日

  我自小的時候,家母都已經買她能夠負擔的最好物件給我們姐弟,但有一個要求,就是要我們經常使用該物件,因為使用次數愈多,那件物件每次使用率的價值就愈低,家母簡單的叫貴買平用,所以,我們亦養成習慣,毫不吝嗇買一些貴價用品,但同樣物品的數量不會太多,甚至只得一件,因為,如果多買一件相同,使用的次數就會減半,相對來說,那件物件的價值貴了一倍,作為一個用家,貴買平用的確是一種投資心法,但亦要用得其所,否則,就會對那些貴價物件做成不必要損耗。

  不少香港人在國內擁有物業,甚至不止一個,他們對其他人說,那些物業會作為渡假之用,最初兩三個月,的確可以每個星期到那些單位住上一兩天,但兩三年後,一年都不會住上幾日,而且他們發覺,當再到那些單位居住,要做一輪衛生工作,渡假變成工作日,久而久之,差不多會忘記擁有那些單位,但他們又不會將那些單位出租,因為,國內法例是非常保障租客,就算租客唔交租,業主都無能為力,而且,冇租收仲要交稅,那些人在買物業時話所買的物業有幾抵,又有花園,空間又大,如果在香港山頂,一定超過十五億,貴過馬化騰買嗰間屋,我聽到之後會同他們說,幾平都冇用,平買貴用,激死他們,仲叫他們賣咗個物業,用那些錢買藍籌股票,他們當時一定不理會,十幾年之後,有些人將物業賣走,收回樓價竟然不及當年,而在這期間付出了不少稅項及管理費,那時候,他們才領會到什麼是平買貴用。

  買樓要做到貴買平用,一定要肯定會用到那些物業,而非因為地產商所提供的優惠,更非因為恐怕以後買不到而買,以後根本很少用到,如果沒有需要,又唔係用作收租,暫時不要買樓,無謂得物無所用之餘,更因為樓價下跌而遭受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