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3日 星期四

大國衰敗—日本

巴士的點評——大國衰敗日本
巴士的點評 2017-08-04 文字大小
  現時世界上最強的國家美國,在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還是一個建國百多年的新興國家。經過了兩場世界大戰,美國取代了英國,在一九四五年二戰之後登峰,成為世界第一強國。

  當時的蘇聯忙於在東歐建設鐵幕陣營。美國則做了幾件事情。第一招是在二戰尚未結束,便開始在一九四四年七月籌建世界銀行,用其豐富財力牽頭重塑國際金融組織,以此重寫世界金融秩序,讓美元取代英鎊,成為全球最重要的流通貨幣。

  第二招是支持猶太復國運動,一九四七年在中東的巴勒斯坦託管地,建立以色列這個親美國家。美國看上了中東的石油資源,要在該區建立勢力,以保障維持自己經濟發展的能源供應。

  第三招則是「佔領」日本,美國派了麥克阿瑟將軍在戰後進駐戰敗國日本,理由是協助日本復興。這個理由很冠冕堂皇,因為德國在一次世界大戰戰敗之後,要賠償巨額款項,令到德國人蒙受嚴峻苦楚,直接激發了希特拉藉著民族主義冒起,造成二次世界大戰。因此美國在戰後沒有懲罰日本,反而幫助日本戰後重建。然而,美國協助日本的真正意圖卻是要在亞洲建立一個緊密盟友,以防範蘇聯在亞洲擴張勢力。

  美國當時在日本推動政治改革和經濟重建,二次大戰起源於日本好戰少壯派軍人聯合日本裕仁天皇發動太平洋戰爭,如要追究責任,戰後應該把裕仁天皇拉下台,要他接受戰犯審訊。然而,統籌戰後佔領的美國麥克阿瑟將軍獨排眾議,堅持讓裕仁天皇續任,維持他作為日本人的精神領袖。但要裕仁天皇發表一份「人間宣言」,宣告自己是人,不是神。把裕仁從受人膜拜的專制統治者,變成立憲的君主。這份「人間宣言」的起草人是麥克阿瑟屬下的一名中階軍官韓德森,可見整件事由麥克阿瑟導演出來,推動日本憲政改革。

  與此同時,美國大力扶植日本發展製造業,日本在短短的十多年間,便成為出口消費產品的世界工廠。單看美國對日本的貿易逆差便可以知道,一九六五年美國對日本已經出現貿易逆差,而美國的整體貿易逆差要到一九七六年才開始;換言之,美國對日本的貿易逆差早十年已經開始出現,主要原因是美國大力開放市場予日本貨入口。中國於一九四九年解放,美國深切感受到紅色中國的威脅,而培植日本經濟壯大,是制衡中國的一個重要部署。

  不過,日本這個小朋友,愈養愈大,到八十年代便頗有「功高蓋主」的味道。美國在一九七九年至一九八年經歷了第二次石油危機,能源價格大幅上升,出現嚴重通貨膨脹。當時的聯儲局主席沃爾克在一九七九年連續三次加息,實行緊縮貨幣政策。高息吸引大量資產流入美國,令到美元匯價飆升。日圓匯價相對地便宜,日本對美國的出口亦大幅增加。一九八五年,美國對日本的貿易逆差高達四百二十六億美元,佔了美國貿易逆差總數的四成。

  那個時候,大家都覺得日本經濟非常強勁,美國黯然失色。美國學者博高義的著作《日本第一》(Japan as Number One)是當時大家必讀的書。日本的成功已經提升到一個管理學的層次,世人都覺得日本的嚴謹管理水平,是經濟成功的關鍵,而美國管理鬆散,所以步向衰敗。日本這個小弟太成功了,結果觸發美國大哥哥出手整治他。在一九八五年二月二十二日,美國召集了日本、德國、法國和英國的財政部長和央行行長在美國紐約的廣場飯店開會。在美國的推動下,達成了「廣場協議」(Plaza Accord),五國政府聯合干預匯市,引導美元兌特別是以日圓為首的幾隻主要貨幣有秩序地貶值。

  「廣場協議」之後,日圓大幅上升,即時效果是進一步推動日本經濟繁榮。日本股市展開四年的大牛市,日經指數由一萬三千點起步,一直升至一九八九時的歷史高位三萬八千九百五十七點。日本股市竟佔據全球股市市值的百分之四十二,市盈率更升到二百五十倍的驚人水平!與此同時,日本房地產也出現巨大泡沫。

  日本經濟及股市在一九八九年達到高峰,隨後爆破。股市跌到一九九二年時,日經指數四年內下滑至一萬四千點,打回原形。經濟學家估計,由於日圓上升觸發日本泡沫爆破,令到日本直接損失六萬億美元。日本由美國扶持而起,但美國大有「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的態度。當日見到日本經濟威脅到美國的時候,美國一個「廣場協議」就把日本推向深淵,令到這個一度挑戰美國的大國,陷入三十年的衰敗。

  如果英國因為歐洲的地理因素,衰敗無可避免;但日本的敗落卻主要由於領袖缺乏戰略決策能力,未能預示挑戰美國帶來的風險,早作應對。日本這個教訓,相信中國會深刻記取。


「巴士的報」是一份網上報紙,讓網民隨時隨地拿着手機或平板電腦可以看到。


引用:bastillepost.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