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3日 星期四

70后5招買樓致富

【晴報專訊】「醫生律師都買唔到樓?真係咁難?」曾沉迷炒股,令七十後鍾學良墮入欠債深淵。「死慳死抵」兩年終還清債務,憑節儉生活儲下第一桶金;試過創業但未算成功,最終靠買樓致富,「每個地方也有一套遊戲規則,在香港一定要先有資本才不會綁手綁腳。」

四十出頭的鍾學良(Anthony)是一家投資學校的課程總監。談起為何開班,他說是受零九年一則新聞啟發,「當年報紙爆出醫生律師買唔到樓,我同朋友傾開話『無理由吖,我都有六間。』當時我只輕描淡寫,怎料講完個個靜晒,追問我點解咁多樓揸手。」朋友反應證明課程有價,令他扚起心肝整理自己一套致富方程式。

炒股欠債 學會慳家

事實上,買樓並非Anthony的首選,股票才是他最初接觸的投資產品,「後生開始玩,回歸前炒紅籌國企,後來科網起飛仲玩學人炒窩輪。」結果熱潮破滅,小子焦頭爛額,欠下相當於一年人工的廿萬債項。「那時捱得好辛苦,車賣了,健身會籍停了,日日回家吃飯,推掉應酬,每日僅花五、六十元搭車食晏。」節儉生活過足兩年終還清債務。「後來開始覺得慳錢不是問題,當時我月入四萬,儲到兩萬多。」一年後、即零五年,他儲到三十萬元,以九成按揭在西營盤買了兩個約百萬元的單位供家人自住,成功上車。

至於如何由用家變身投資者,他直言與專業式微有關,「那時我有間廣告公司,但數碼科技氾濫,我深感手藝愈來愈不值錢,想找更穩陣的後路。當時合作的製作公司老闆給我很大啟發,他早年在觀塘買入萬呎工廈做錄影廠,後來技術北移,公司無生意,將間廠劏作十幾伙出租。看着他每伙月收幾千元,心中盤算:每月豈不有十萬元?多過我捱生捱死!於是開始留意甚麼是收租,睇書學投資。」

買樓致富 享受生活

零七年Anthony見自住物業升值近倍,決定加按借百多萬,增持兩住宅收租。「經濟好我會套現入市,尤其低息時,早年我借七成買德寶花園,月供三千元,收租七千元,息差與租金差很遠。但投資不能只攻,亦要防守。好似湯博士(紀惠集團行政總裁湯文亮)說逢三退一,我會在看不通時放售單位加強資金流,若市況惡化再賣,調整投資組合,最緊要識計數,我認為資金夠維持未來五年波幅便算健康。」如是者,他一有錢便買樓投資,九年來個人連同與朋友合資買賣物業多達三十個,目前資產數以千萬計,靠收租維生。

創業無果,終靠買樓致富,Anthony認為每個社會均有自己的遊戲規則:「有些地方如美國,知識產權保障較佳,適合發展科技創業,香港未必跟到,惟有改變自己想法,在香港定要先有資本才不會綁手綁腳。有說後生輸得起,我覺得調轉,年輕時應累積資產,中年再追夢,其實仲輸得起,因那已是閒錢。」

今天Anthony自言活得輕鬆,試過開工廈足球館、美容院,最近又與人合營酒吧,「生活沒太大負擔,才可更加享受世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