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不少人會藉着建立「磚頭」組合作為退休保障,方法多是先買入自住樓,供滿後再多買一間收租,甚至最終可擁有3間或以上的住宅物業。不過,資深投資者兼香港按揭轉介董事總經理葉景強卻認為,以上方法所需的時間長,亦未能全面利用資金,他自己則透過加按等方法,善用槓桿,最終能擁有數以十計的收租物業,經驗可供大家參考。
人稱King Sir的葉景強,除了本業,也是投資課程的講師,最近還與友人合作出版《上車買樓財技實戰天書》,大談投資物業的技巧。
葉景強說,假設一個人30多歲開始買第一層樓,供滿可能已是50歲左右,此時才買第二層,等到擁有第三層住宅,可能已屆退休之齡。這種財富增值的方法,相對較慢。
物業若已大幅升值 值得加按
葉景強回憶,他第一次買樓自住是2000年,當時已工作了5、6年。第一次買樓投資,則要待2004年樓市已確認見底。他先是在市區,如灣仔,購入一些只需要數十萬元,低於市價約一成的舊樓,翻新後轉售,隨時獲利一至兩成,然後再投資。待儲得較多資金後,便主要透過加按增持收租物業,慢慢地便擁有數以十計的收租單位。
樓價跌則再買樓 樓價升續享升值
他指出:「現時政府出招限制投資物業,過往透過加按短時間內大幅增加物業組合的遊戲,確實比以往困難,但如手上物業已大幅升值,仍是值得加按。」
他解釋,比方在2003年買了一層約100萬元的市區物業,隨時已升值至400萬元,透過加按,便可以以低息獲得200多萬至近300萬元的資金,然後投放在低風險的定期存款、人民幣或高息債券等工具,變得進可攻和退可守。如樓價在未來兩三年下跌兩至三成,便可以用這筆資金再買樓,而若樓價再升,則因為你並沒有售出原來的物業,且加按了的資金也在收息,不用怕賣了樓後樓價續升的風險。
葉景強更加指出,市場提供一些與存款掛鈎的加按計劃,可將加按套現了的一半資金,存放回有關銀行,而存息基本上和按息相抵消,但到了有需要或有機會時,便可隨時將存款從銀行提出來,大大增加資金的靈活性。
他說:「最重要的是雖然加按有了現金,但切記不要將套現作過度投機,比方說,套現了10元的資金,只應將其中的8元作投資,餘下的兩元作防守,就算萬一因為失業或經濟轉壞,也仍有資金可以撐下去。投資物業之道,往往便是能守,能捱過最差的時間,便可轉敗為勝。」
留兩成加按資金作防守
同樣道理,葉續稱:「買樓時盡量去借,反而是防守之道。比方說,如有能力借九成,其實較借七成為佳,雖然會多支付利息,但餘下的兩成資金,既可用作等待機會,也令手頭有更多現金,失業時也仍有一筆資金可繼續供樓。」另外,能爭取更長的還款期,即每個月可供少一點,同樣是增加了「防守力」。
明報記者 葉浩霖、陸振球